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公立三級甲等
廣州市黃埔區開源大道190號
干細胞技術相關
10-100萬
暫無
暫無
2003年,非典型肺炎過后,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簡稱“廣州健康院”)在中國科學院、廣東省、廣州市共建三方的見證下應運而生,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廣州健康院是中科院首個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實施“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中與地方共建的研究所,首次采取院、省、市聯合共建以及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的全新運行體制機制。研究院的成立填補了當時華南地區生物醫藥領域國立科研機構的空白,對中國新型研發機構實有篳路藍縷的探索之功。 ?
廣州健康院面向人類健康與“健康中國”戰略,聚焦生命健康領域前沿重大科學問題和重要疾病機理,以建成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人才培養高地為目標,提供保障人類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創性基礎理論、突破性前沿技術與系統性解決方案為使命,優化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機制與途徑,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
目前,廣州健康院主要從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化學生物學、感染與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裝備研制等領域的研究,建有細胞譜系與發育研究中心、細胞再生與生物治療研究中心、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化學生物學與藥物研究中心、健康研究中心等5個科研單元,建有完善的所級科研條件綜合支撐中心,其中公共平臺設有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生物醫學數據與超算中心、治療性細胞制備研究中心、移動式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等,以及多個特色支撐平臺;聯合建成了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建)、中國科學院再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及廣東省生物醫藥計算重點實驗室,為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的主要建設依托單位和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干細胞創新中心的依托單位。?
廣州健康院匯聚和培養一批優秀的人才?,F在職職工384名、在讀學生459名,其中研究生389名。有學科領域的方向帶頭人55人,其中90%以上從海外引進(含4位非華裔科學家)。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6人、中國政府友誼獎1人、中科院引進人才計劃19人、中科院青年人才計劃31人、南粵創新獎2人、廣東省級人才計劃16人。?
廣州健康院承擔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廣東省、廣州市等重要課題項目。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5項、中科院戰略先導科技專項(A類)項目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裝備研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項。已發表論文2025篇,其中SCI收錄1858篇、Nature系列學術論文42篇、Cell系列學術論文28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1項、南粵突出貢獻和創新獎2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廣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 ??
廣州健康院擁有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藥物化學二級學科博士培養點、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兩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點;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吉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養實驗班”等覆蓋本、碩、博層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來自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的留學生攻讀學位。??
廣州健康院以科技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為己任,高度重視成果轉移轉化與院地合作。已申請專利790件,其中國內專利590件、國際專利131件、PCT74件。已授權總量376件,其中授權國內專利330件、國際專利46件。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廣東省專利優秀獎3項。自主研發的新型抗白血病1類新藥GZD824、抗腫瘤1類新藥ASK120067、治療阿爾茲海默癥1類新藥AD16獲得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總局的臨床試驗批件。其中新型抗白血病1類新藥GZD824(耐立克)已于2021年11月24日獲得上市批準,是我院建院以來第一個獲批上市的1類新藥;非小細胞肺癌新藥ASK120067遞交上市申請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審中心受理;治療阿爾茲海默癥1類新藥AD16已經完成I期臨床研究。 ?
廣州健康院國際交流與合作密切,與德國馬普學會、新西蘭奧克蘭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建立了多項合作關系。建有生物醫藥與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國際科技合作基地、Max Plank-GIBH研究中心等。迄今已舉辦了12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吸引了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學者到會作報告。 ?
面向未來,廣州健康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謀劃“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戰略目標和任務,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機遇,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核心作用,持續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貢獻力量。?